2019年是“新高考”改革第三年,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二年。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为“求稳不保守”“求新不刻意”,“求稳”指传承浙江卷多年来传统,命制风格上保持基本一致,让学生“不感到意外”;“求新”指在方向、内涵上体现新课标理念、新考改精神,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2019高考浙江省语文学科

命题思路

2019年是“新高考”改革第三年,也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颁布第二年。今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命制的总体思路为“求稳不保守”“求新不刻意”,“求稳”指传承浙江卷多年来传统,命制风格上保持基本一致,让学生“不感到意外”;“求新”指在方向、内涵上体现新课标理念、新考改精神,强调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进一步加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教学引导作用,突出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一、突出“立德树人”,强调语文育人功能

 

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特有功能,坚持以“立德树人”基本导向,推动“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实现。

 

所选语料格调积极,富有教育意义。比如语言文字运用第2、3题“国家宝藏”,落脚“文化自信”;第4题警示人们要远离毒品;实用类文本阅读“苗绣”,介绍中华大家庭中一种美好的艺术形态;文学类文本阅读《呼兰河传》(节选),从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温暖,美好,又生机勃勃;古文阅读《<宗子相集>序》,主人公宗臣“宁瑕无碔”的品格追求,值得学习;古诗鉴赏《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塑造了一位有文人雅兴又不失勇武本色的将军形象;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题呈现“仁者”心怀天下之“忧”。

 

题目表述注重激励,追求正向引导。如语用题第6题,要求考生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写作题“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其中“创造生活”用语,对正处于成长关键节点的青年来说,饱含鼓励和期待,能激发考生“我的生活我创造”的自豪感。

 

二、创设“真实情境”,体现“实践性”要求

 

重视在考生个体体验、社会生活、学科认知等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实战”能力。

 

所谓创设“真实情境”,就是让考题努力接近人们日常的语文学习内容、方式。比如阅读题,实用类文本阅读为考生提供三则与“苗绣”有关出处不同的材料,符合人们通过阅读了解实用性新知识的阅读常态。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节选,在保证文本的文学品味、暗合新课标提倡的“整本书阅读”理念之外,也接近人们阅读文学作品时“读经典”的普遍要求。古文《<宗子相集>序》语料看似有难度,但题目设置贴近课内知识,切合“读懂浅易文言文”的高中生古文阅读的“真实”水平。

 

注重在语言运用语境中考查学生能力。比如,第1-4题,继续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标点使用、语病等,内容涉及“历史文化名城”“超级真菌”“芬太尼类物质”等当下热门话题,富有生活真实感;第5题,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逻辑进行“填空”;第6题,要求学生看懂“流程图”,隐含“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要求之外,也正是这个“读图时代”真实情境的体现。

 

三、注重“典型任务”,凸显“综合性”特点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多种多样,“真实情境”题目的解答也不应过于受限,也更符合语文学科特点。

 

答案尽量“开放”多样,即在保证设题科学性的同时,避免那种问题层层设限而答案指向单一的情况,把较充分的思考空间、个性展示机会留给学生。比如第10题,要求考生“简析语言特点”,之所以考“语言特点”,一是因为它包括修辞、用语、句式、语气、风格等诸多内容,学生可以多角度回答问题;二是因为“语言特点”更贴近文学作品本质,更能考查学生的审美能力,且学生又难以用“答题套路”应对。还有第12题“叙事特点”、第20题“如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等,都呈现“开放”多样却不简单的特点。

 

解题需要“综合”能力。毫无疑问,只需某种单一能力就能回答的试题已越来越少,需要考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解答的题目渐成趋势。不言而喻,今年的作文题最能体现这种综合能力特点。“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直接提问“你怎么对待?”固然是应试收紧话头的需要,但与以往相对模糊的“对此你怎么看”相比,它连用四个“你”,直指每一个“我”的意味更为强烈。而“我”的各不相同,为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留出了足够大的个性发挥余地、综合能力展示空间。学生在理解、写作中,除了联想、想象能力,对生活的理解、规划能力,质疑、创新的能力外,可能还需要热情的投入、正确价值观的加持:考生要细读材料,摸准问题的背景,即“我”在成长过程中如何积极处理与他人关系的社会现实问题;然后是“我的生活我创造”,点燃展望“新生活”的激情;学生进而可以畅想“如何对待”,或尊重“读者”(他人),或与“读者”(他人)对话、交流,或不为“读者”(他人)影响或左右,或既尊重“读者”(他人),又不为“读者”(他人)影响或左右,或引领“读者”(他人)等。不仅可以写“怎么对待”,更可以深入地写“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有没有其他的对待方式”等。

 

总之,2019年浙江省语文高考命题思路清晰、一致:求稳求新,体现新课标理念、新考改精神,在真实情境、典型任务中考查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特约作者:语文学科组

 

 

 

续浙江卷之沉稳,见新课程之先声

2019年高考浙江省语文试题评析

 

 

2019年高考浙江语文卷是一份信度和效度俱佳、有较好区分度和适当难度的好试卷,得到了广大师生和社会的普遍认同。我们认为,本试卷指向核心素养,有效地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具体说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结构稳定,难度略降

 

整份试卷基本沿袭了2018年浙江卷的结构,唯一的变化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由四个材料变成了三个材料,去掉了一个图表阅读材料(第6题考图文转换)。这应该说是近几年来试卷最为稳定的一年。

 

从难度看,较去年略有降低。语言文字运用的前四题答案指向都较为明确。文学类文本阅读四道题均与常规教学紧密联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大多数学生会有一种“熟悉感”。文言文阅读的文本有一定的难度,但几道题目都比较平和。另外实用类文本阅读去掉了一个图表材料,减轻了学生的阅读量,客观上也降低了试卷的难度。

 

二、贴近教材,重视能力

 

今年的试卷中很多题目都能够从教材中找到援引。如第12题“分析本文叙述上的特征”,考查了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有关“叙述”话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涉及苏教版必修二“和平的祈祷”专题的写作知识“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再如第11题对“我的形象”的概括、第19题对“过”和“朱门”的解说、第21题对“夫子之道”和“我无能”的理解,均能让考生自然地联想到教材,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相关知识及迁移能力。

 

三、立德树人,关注人生

 

从选材看,整份试卷生活气息浓,时代感强。第2、3题的《国家宝藏》就是央视热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苗绣”2018年亮相伦敦时装周的T台,很多学生都非常熟悉,能让他们感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增强文化自信,较好地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意。

 

尤其是今年的作文题,命题者要考生讨论的其实是“我们到底应该为自己活还是为他人活”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实则有较好的区分度,或者说命题者在这里给考生设置了一个小小的“陷阱”。“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这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如果考生仅仅纠缠于“作家”“作品”“读者”三者的关系,不知其比喻意义,就容易偏题甚至跑题。这个作文题贴近学生生活,值得学生思考,能让学生反思自我,思考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时代的关系,思考如何于家国社会中找寻自我,很好地考查了考生思维的辩证性、深刻性和丰富性。

 

四、瞄准新课程,体现新理念

 

第6题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读出“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和工作机制,指向真实的语文学习任务,体现了新课程跨媒介阅读的思想。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节选自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第七章,这种取材方法符合新课程倡导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为新课程整本书阅读作了一个很好的导引,同时也有效地规避了猜题。实用类文本阅读延续了去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命题方式,进一步强化了新课程中群文阅读的概念。

 

 

 

2019高考浙江省数学学科

命题思路

 

 

2019年是浙江省高考改革数学文理合卷考试的第三年,试卷进一步稳定了考试的要求与形式,稳固了考查的基础与重点,稳妥地进行了调整与优化。

 

一、稳定依据标准

 

试卷严格遵循《2019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全面覆盖高中数学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重视知识的内在联系,难度稳定。

 

试卷保持各题型题目数量的稳定,题型考查功能的稳定,试题表述简练精准,考点清晰,梯度明显。

 

试卷面向全体考生,为不同基础、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都提供了适当相应的思考空间,体现了较好的区分度。

 

二、稳固考查重点

 

试卷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贴近高中数学教学实际。稳固考查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等高中数学主干知识,试题的设计注重通性通法。

 

试题关注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第7题要求理解分布列、期望、方差的概念,再分析计算;第8题要求在理解空间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确定角度的大小关系。

 

试题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注意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7题可以通过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转化问题;第19题以证明线线垂直为基础,寻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第20题利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构造不等关系;第22题以基本的函数为背景,常见的问题为基础,常用的方法为手段设计问题,通过新的设问角度、新的解题策略、体现了问题的新高度。

 

三、稳妥调整优

 

试题对问题的设计不断优化,设问由浅入深,总体计算量适当。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种题型的题目都体现了一定的层次。第20题、第21题、第22题三题的第(I)题分别是求等差数列的通项、抛物线的准线、函数的单调区间等最常见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放低了起点,为三题的第(II)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分解了难度。总体上体现了入口容易、深入稍有难度,能充分反映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真实水平,使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成就感的思路。

 

有的试题可以进行多角度思考分析,兼顾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第15题既能从曲线方程的角度思考,也能利用椭圆定义简化计算;第10题通过计算发现数列项的变化规律,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第4题用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和三视图相结合,体现数学文化的意义。

 

综上所述,2019年全国高考浙江省数学试卷,进一步稳定了文理合卷后的考试要求与特点,体现了稳中有进的思想,做到面向全体考生,合理区分,正确引导高中数学教学。

特约作者:数学学科组

 

 

 

立足基础,揭示课改方向

提升素养,展现课改目标

2019年高考浙江省数学试题评析

 

 

201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试卷依然保持了 “起点低、坡度缓、层次多、区分好”的命题思路,严格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4版)以及《2019年浙江省高考数学考试说明》的要求,系统全面地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高中数学的基本技能、方法和思想,深度考查了学科核心素养,反映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试题背景公平熟悉、入口宽易上手、注重分层设计、不超纲不打擦边球,都是日常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和常规方法,可较好地区分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在促进有利于高校合理选拔人才、高中数学教学的科学评价上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一、保持特色,立足数学基础

 

试卷坚持考查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试题设计围绕高中数学中的基本问题和概念展开,如第1,2,3,4,5,11,12,13,18等题或是源于教材或是教材的改编题,让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还有如第6题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图象,第7题考查统计中的方差概念,第8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的三种空间角等问题都立足于教材,它们背景公平,容易入手。

 

二、突出重点,强调知识核心

 

试卷重点考查了高中数学核心内容——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三角函数等。如第6,9,16,22题,突出了函数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22题虽然是最后的压轴题,但第(Ⅰ)问的起点低,易入手,第(Ⅱ)问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函数的核心地位;第14,18题是两道较为基础的三角题,考查通性通法;第10,20两道数列题,在整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突出的也是函数思想与数列中的核心问题;第4,8,19三道立体几何题知识覆盖面虽广,但难度不大;第2,12,15,21四道解析几何题,多角度考查了学生对解析几何概念的理解及推理运算能力。整份试卷充分体现了“对核心知识、核心能力重点关注、重点考查”这一一以贯之的命题理念。

 

三、坚持稳定,体现核心素养

 

试题的设计返璞归真,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上下了功夫。如第20(Ⅱ),源自教材例题,考查了数学归纳法,要求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每个知识点,希望教学“不跑偏”,回归课本。再如第9,19题侧重考查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第20(Ⅰ),21题侧重考查数学运算,第22题侧重考查逻辑推理,还有第9,10,16,17,18等题在着重考查数形结合思想的同时又考查了数学抽象与逻辑推理,这样的试题在整份试卷中比比皆是。这与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

 

四、导向课改,重视本质探究

 

试题重视对数学本质的挖掘,如第10,16,18(Ⅰ),21(Ⅱ),22(Ⅱ)等,只有在抓住其本质的基础上才能迅速而又正确的解答,又如第20(Ⅰ)既可以从数列的特殊项入手进而归纳出数列的通项,也可以从整体出发运用合理的算法快速求解问题,这种“想得多一点,算得少一点;想得少一点,算得多一点”的命题理念在第16,17,21(Ⅱ)以及22(Ⅱ)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些试题既有很好的区分度,又有利于引导高中数学教学突出数学本质,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探究;有利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高质量运行,进一步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

 

英语命题思路

 

 

 

聚焦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改革

 
 
 

英语学科组

 
 

 

2019年6月英语试卷紧紧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定位,聚焦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试卷结构、考查内容和试卷难度保持稳定,体现了高考的科学规范和公平公正。

 

 

选择丰富试题素材,体现鲜明育人导向

 
 

本次英语试卷所使用的素材包括10段听力材料7篇阅读文章,体裁包括对话、独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题材涉及文化、科普、环境保护、社会现象、家庭教育等。

 

听力部分第7段材料中,凯特和朋友分享了自己母亲退休后即将重返校园学习油画的消息,虽然朋友认为这对老人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凯特仍然支持母亲做自己喜欢的事,体现出对老人的理解和关爱。阅读理解第一节B篇是一则网络消息,介绍了美国洛杉矶的一家公司组织的一项特别活动。组织者在车站竖起面板,请参与者自愿把自己的钱钉在上面或者拿走自己需要的数额。活动引来各色人群参与,体现了人人互助、传播爱心的社会正能量。语言运用第一节是一篇新闻报道,介绍了法国人巴蒂斯特•迪邦谢的“怪人怪事”。迪邦谢正在骑自行车穿越欧洲,而他一路上只吃被丢弃的食物,以此加强人们对食物浪费现象的意识,体现出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

 

这些素材时代性强,反映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引导学生关照身边现实,于生活中的点滴处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与意义。素材涉及的具体人和事都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在思想和行动上为学生树立榜样。

 

 

科学合理设计试题,有广度有深度有梯度

 
 

1.考查要点覆盖面广

听力部分20个小题全面考查获取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以及理解理解说话人观点、意图和态度的能力。阅读理解部分“四选一”和“七选五”相结合,全面考查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以及理解文章基本结构的能力。语言运用部分完形填空和语法填空相结合,考查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能力。写作部分包括应用文写作和读写结合任务,既考查生活情境中的书面表达能力,又考查学习情境中概括文章主旨要义的能力。

 

2.考查内容有深度

试卷中有一定比例的试题面向水平较高的考生。听力和阅读理解第一节均包含理解说话人观点、意图和态度的试题,需要根据所听或所读内容综合判断,阅读第二节主要考查理解文章结构和辨析作者衔接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手段的能力,需要深入理解分析。此外,写作部分第二节要求阅读短文后完成一篇内容概要,在考查读写综合能力的同时对分析、综合、概括等高阶思维能力进行考查。

 

3.试题排列布置有梯度

整体来看,四部分试题的难度逐步递增。各部分内,语篇和题目的难度也逐步递增。例如,听力部分中,考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化的简短材料首先出现,考生相对不熟悉的学习或研究情境的长篇材料排在后面。阅读理解部分中,A篇和B篇为记叙类、消息类的简单文本,题目难度适中,C篇是关于生态研究的说明文,题目难度也略高一些。这样的梯度排列有利于不同水平的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让大家都有获得感。

 

 

依靠命题质量保障体系,保证两考难度大致相当

 
 

英语实行“一年两考”,有覆盖全流程的命题质量保障体系提供支撑。稳定的命题专家队伍、固定的工作时间和地点、先进的题库系统支持、考后命题质量监测与评价机制保障以及专业化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共同确保英语两次考试科学规范、公平公正。经学科专家组综合评估以及模拟考生进行试做,本次英语试卷难度与第一次考试大致相当。

 

 

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本次英语试卷的命题思路与高中英语课程改革方向高度一致。广大英语教师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准确把握教考联动的脉搏,促进英语教学质量提升。

 

第一,要重视以语篇为基础。语篇是意义的载体,传递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以及价值取向,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基础素材,也是高考英语试题的基本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挑选题材、体裁丰富并且适合学生的语篇,认真研究分析,在引导学生理解语篇意义的同时,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学习思维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二,要注重综合运用能力。在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中,常常需要综合使用多种语言技能。例如,口头交流需要同时使用听和说的技能,回复信函需要先读懂来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合适的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听后说、读后写,促进各项技能协同发展,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试题解析

 

 

育人与素养并重  

稳定与发展齐进

 

 

2019年6月浙江高考英语卷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试题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进行选材,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强调学科的育人价值;试题命制注重对语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考查,尤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考查,全面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与以往试题相比,整体难度适当,凸显高考的选拔功能。

 

 

立德树人,彰显学科育人价值

 
 

试题在选材上注重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除听力外试题总共有七个语篇,分别涉及助人为乐、奉献爱心、生态保护、节约粮食、校服的功用、如何恰当表扬小孩等话题。这些话题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如何从理解对树木的保护来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何看待校服的穿着、父母的表扬来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这些语篇的选用起到落实立德树人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考查全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在就医、运动与健身、社交、求职、退休生活、访谈、动物保护等各种话题中考查学生通过听获取信息的能力;在不同的语篇中考查学生通过读获取文本细节信息,概括主旨大意,根据已知信息作出合理推断等阅读能力;阅读理解第二节通过对有关甲壳虫乐队相关信息的阅读,全面考查学生的篇章能力;通过写一份感谢信和一篇概要考查学生运用英语表达思想,概括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试题凸显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通过第20、27、30及概要写作等试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第17、24、28、37、42、45等考查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37、39、48、55等题考查学生理清上下文,判断信息之间联系的能力。试题处处留下提升文化意识的痕迹,例如听力中的运动与健身、阅读中的“尽你所能,取你所需 (Give what you can; take what you need.)”、完形中的食物浪费 (food waste) 、语法填空中的校服 (school uniforms) 等,有助于培育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难度适中,确保试题稳中求进

 
 

2019年浙江高考英语所选语篇材料的难度与往年基本持平。本次考试题量与上次考试相比基本一致:听力时长、阅读理解、语言运用和写作部分的总词数相差无几;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中难、较难、较易和容易各难度层级试题的比例合理分布,与第一次考试基本一致。高考在人才选拔和评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中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反拨作用,这几年浙江高考试题力求能真正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概括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意识,本次考试中的完形填空、概要写作等试题均作了很好的诠释。

【干货推送】专家解读2019年浙江高考命题思路及试题

2020-06-09
0